火電廠機組停用期間,為了防止鍋爐水汽系統設備在大氣中產生腐蝕,一般要采取停爐保護措施。傳統的停爐保護措施有充氮法、余熱烘干法、充氨法和投加氣相緩蝕劑法等等。近幾年國內研制開發了許多以十八胺為基礎的各種鍋爐停爐保護劑,這類停爐保護劑只要在鍋爐停用之前1~2小時加入汽包,通過蒸汽攜帶到水汽系統的各個部位,在系統設備內壁形成一層憎水性的保護膜,即可使設備暴露在大氣中6~12個月不受腐蝕,使用方法十分簡單,且防腐效果良好,因此該方法得到迅速推廣應用。
在十八胺停爐保護劑的制造過程中,為了使十八胺使用時能在水中呈分散狀態,各種十八胺停爐保護劑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劑,使藥劑能在爐水中形成均勻混合液,以便在水汽系統中均勻分散、均勻成膜,達到防腐效果。這些表面活性劑在高溫、高壓的汽包里的化學行為至今人們了解甚少,也就無法了解這些表面活性劑對系統設備表面性能的影響。然而,設備的腐蝕或材料性能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期內是難以用肉眼觀察到的。目前已有一些機組發現使用該方法后低壓缸有點蝕現象和爐水pH值下降現象。另外,表面活性劑在汽包里會形成大量泡沫,盡管時間很短,由此造成的蒸汽攜帶對設備、對十八胺成膜產生的影響也是難以預測的。
由此可見,加入藥劑中的表面活性劑有可能影響十八胺停爐保護劑的使用效果。
十八胺停爐保護劑
非售品
CAS:124-30-01
分子式:
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