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1-0041
【標題】

【作者】田桂娥
【關鍵詞】環丁砜 廢水處理 生化處理
氣相色譜法測定廢水中環丁砜含量的方法改進及討論
作者 方虹
摘要 原有分析方法萃取前需加無機鹽及內標物,采用程序升溫、內標法定量,操作繁瑣,分析時間較長。通過測試改進,采用外標法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方法檢測限:1.0mg/L;相關系數0.9995;加標回收率:96.7%~102.8%;測定時間短,操作簡便。
關鍵字 環丁砜 無機鹽 前處理 外標法
引言 環丁砜:化學名四氫噻吩1,1-二氫化物;分子式C4H8O2S;密度1.261
g/m3,沸點285℃,熔點28.8℃與水互溶。含環丁砜的廢水排入水源,可引起水質感官性狀下降,耗氧量增加。我們原有的分析方法是在溫度小于18℃時,廢水樣品用碳酸鈉中和近中性,再加入碳酸鈉和氯化鈉使溶液呈弱堿性的氯化鈉飽和溶液,用一定體積含內標物的二氯甲烷溶劑萃取,將萃取后的有機相進行色譜分析用內標法定量。色譜條件:采用HP-1(50m×0.2mm×0.5um)毛細管柱及程序升溫。試驗表明萃取后的有機相中會有無機鹽存在,色譜進樣后進樣口周圍有結晶產生,對色譜的使用維護帶來不利影響;其二,萃取前需加無機鹽和萃取液中內標物的加入,操作繁瑣復雜;其三,使用程序升溫分析時間較長,分析數據的反饋相對來說不夠及時。綜合以上幾點,我們查閱有關資料,根據環丁砜的理化性如極性、沸點、溶解性以及目前水樣中的環丁砜分析還是要借助于儀器分析,而水樣中微量有機物分析多采用氣相色譜法,所以我們考慮從是否加入無機鹽、操作時色譜溫度控制、定量方法等方面對原分析方法進行改進。
1 原理及儀器、試劑
1.1測定原理
將樣品中的環丁砜用定量二氯甲烷溶液萃取后,在一定的色譜條件下,采用外標法對其進行定量分析。
1.2試劑
1.2.1 二氯甲烷:純度>99.5%
1.2.2 環丁砜(色譜純):純度>99.0%
1.2.3 氯化鈉(AR):固體
1.2.4 無水碳酸鈉(AR):固體
1.2.5 碳酸鈉溶液:100g/L
1.3儀器
1.3.1 氣相色譜儀:GC9790 FID檢測器 DB-624毛細管柱
1.3.2. 進樣器:1uL微量進樣器
1.3.3 色譜工作站:FL9500
1.3.4 電子天平:精度0.0001g
1.3.5 梨型分液漏斗:200mL
2 方法改進測試及討論
2.1樣品前處理方法改進測試
環丁砜沸點高,色譜分析無法采用頂空進樣,采用萃取的方法是可行的。針對采用原分析方法時色譜儀進樣口出現結晶,若長期采用原方法可能會對色譜儀及色譜柱造成的影響,通過配置同一濃度的標樣,做了加無機鹽和不加無機鹽萃取的對比,對比結果如下:
譜圖一:18mg/L樣品不加無機鹽萃取后譜圖
譜圖二:18mg/L樣品加無機鹽萃取后
上述測試中,環丁砜不加無機鹽萃取后峰面積為1209,加無機鹽萃取后峰面積為1248,由此可見加不加無機鹽萃取對樣品的測定影響不是特別大,為避免原方法對色譜的影響以及操作上的繁瑣,因此我們將樣品前處理改成:通過定量加入二氯甲烷把環丁砜萃取到有機相中,取一定量有機相液體注入氣相色譜。通過配制不同濃度的標樣,采用該前處理方法進行了測試,測試譜圖如下:
譜圖三:樣品環丁砜含量10mg/L
譜圖四: 樣品環丁砜含量30mg/L
譜圖五:樣品環丁砜含量60mg/L
測試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標樣進樣后在色譜儀上均有響應值,且峰面積的大小與含量也成一定的線性,由此說明改進后的樣品萃取方法可行。
2.2儀器條件的優化選擇
2.2.1柱子
根據資料上的說明可知,萃取溶劑二氯甲烷和環丁砜物理性質相差較大,考慮到物質的沸點以及極性,一般的中等極性柱即可滿足分析要求,在前期測試的過程中采用的DB-624,分離效果較好,因此選擇采用DB-624柱子。
2.2.2 條件的選擇
萃取所用的二氯甲烷沸點為39.8℃,環丁砜沸點為285℃,兩者沸點相差較大,而程序升溫較費時故柱溫可采用恒溫模式,汽化室溫度的選擇主要保證樣品的快速汽化,因此汽化室溫度選擇為280℃,柱溫比汽化室低(50~100)℃,柱溫選擇為200℃,檢測器溫度設定比柱溫略高,檢測器選擇為280℃。初步確定了水樣中環丁砜的色譜條件如下表1:
表1:色譜條件
項 目 |
參 數 |
毛細管色譜柱 |
DB-624 30m×0.32mm×1.8μm (柱長×柱內徑×液膜厚度) |
汽化室溫度/℃ |
280 |
檢測器溫度/℃ |
280 |
柱箱溫度/℃ |
200 |
在測試過程中對各參數進行不斷調整,確定參數如下表2:
表2:優化后柱流量、分流比、進樣量
載氣(N2)平均線速度/(cm/s) |
25 |
空氣/(mL/min) |
300 |
氫氣/(mL/min) |
30 |
尾吹輔助氣/(mL/min) |
25 |
進樣量/μL |
0.4 |
分流比 |
1:10 |
在上述條件下測得的譜圖如下:
譜圖六:優化后譜圖
從譜圖可以看出,該條件下分析情況較佳。
2.3 定量方法的選擇
原方法中采用內標法定量,內標物為精萘。由于測定的是水樣中的雜質,因此采用外標法、內標法比較好。而內標法需要的標準物質要求高,操作步驟繁瑣故我們采用外標法進行測試。
2.4 配制一系列濃度外標標樣,制作色譜的外標曲線,再進行樣品驗證,以及加標回收率測試。
2.4.1. 曲線制作:
分別稱取環丁砜0.00g、 0.01g、0.02g、0.03g、0.04g、0.05g(精確至0.0001g),各自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此環丁砜標樣含量分別為0mg/L,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分別量取100ml環丁砜標樣 和30ml二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振搖萃取2min,靜止分層,取下層有機相進行色譜分析。以100ml環丁砜標樣含有的環丁砜質量和峰面積制作標準曲線。
表2:標準曲線表
序號 |
1 |
2 |
3 |
4 |
5 |
標準物質量, g |
0.0102 |
0.0208 |
0.0306 |
0.0417 |
0.0547 |
峰面積A |
707 |
1358 |
2050 |
2832 |
3801 |
對應的標準物質量m, mg |
1.02 |
2.08 |
3.06 |
4.17 |
5.47 |
得到線性方程 m=0.0014A+0.0427,相關系數r=0.9995。
2.4.2.樣品測試:
取含環丁砜20.5mg/L的樣品100mL萃取后,進樣分析,根據標準曲線查得樣品質量按公式c=m/v計算測定結果如表3:
表3:樣品測試表(濃度:20.5mg/L)
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測定結果,mg/L |
20.7 |
20.3 |
21.1 |
21.0 |
20.5 |
20.8 |
以上結果顯示用該方法測得的測定結果相對標準偏差為1.4% 。
2.4.3.回收率測試
分別在10mg/L和20mg/L的標樣中,加入相應質量的環丁砜進行色譜分析。測試結果如下表4:
表4:加標回收率測定表
序號 |
1 |
2 |
3 |
4 |
理論加標值,mg/L |
12 |
12 |
25 |
25 |
實測加標值,mg/L |
11.7 |
11.6 |
24.4 |
25.7 |
加標回收率,% |
97.5 |
96.7 |
97.6 |
102.8 |
由上表測定結果可見,加標回收率在96.7%~102.8%之間,符合測定要求。
3 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表明,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廢水中的環丁砜,再由氣相色譜儀分離檢測用外標法進行定量的分析方法,不但可以避免無機鹽對儀器可能產生的損壞,同時簡化了操作步驟,縮短了分析時間、更好地滿足企業生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實用分析化驗工讀本》 劉世純 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廢水中環丁砜的測定》 電石公司檢驗規程Q/JHDS ZJ 305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