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式
CAS:1295-35-8
分子式:C16H24Ni
分子量:275.06
中文名稱:雙(1,5-環辛二烯)鎳
英文名稱:bis(1,5-cyclooctadiene)-nicke
制備:在干燥和無氧條件下、在裝有三通活塞、蒸餾頭、橡皮帽和重磁力攪拌棒的1升三頸燒瓶中,放置57.0克市售的無水雙(乙酞丙酮)鎳(1)和500毫升試劑純的甲苯,在氫氣存在下蒸出甲苯,以除去鎳鹽中殘存的微量水。用250毫升恒壓漏斗替換下蒸錮頭,減壓至0.01毫米,以便除去所有揮發性物質,并讓瓶中只剩下51.8克(0.201摩爾)雙(乙酞丙酮)鎳(I)。將此系統交替地抽真空(0.01毫米)及充氨幾次。另在別的同樣條件下的蒸餾裝置中蒸餾甲苯,在50毫升初鐳物之后,用上述恒壓漏斗收集155毫升甲苯,并滴入到上述盛雙(乙酷丙酮)鎳的燒瓶中。同樣,蒸餾123毫升〔109克,1.00摩爾)1,5一環辛二烯到恒壓漏斗中,也滴入到上述雙(乙酞丙酮)鎳的甲苯溶液中。在漏斗口套上橡皮帽,再將此系統交替地抽真空和充氨幾次以除去微量空氣。用往射器將5克(以增重法計)丁二烯以鼓泡式注.入到反應混合液中.用減壓吸入法將113毫升25%的(95.4克,0.209摩爾)三乙基鋁甲苯溶液轉移進恒壓漏斗,然后滴入冰冷卻下的三頸燒瓶中,歷時4小時。當原來的深綠色溶液在短時間內變成棕黃色急浮液時,示反應開始進行。在D℃攪拌5小時后,于25℃再攪拌11小時。在惰性氣體中過濾,得黃色結晶。在0.01毫米真空中干燥,重38.4克67%)。將濾液冷到-78℃,還可得到少量產物。
用途:用于1,3-二烯類化合物環加成的催化劑。用于催化烯丙基苯基硫醚加成到炔烴,生成1,4-二烯類化合物。與末端炔烴的反應以高產率和高選擇性進行。可連接多種官能團。
雙(1,5-環辛二烯)鎳
非售品
CAS:1295-35-8
分子式:C16H24Ni
分子量:2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