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13035-61-5
分子式: C13H18O9
分子量: 318.2
中文名稱: 四乙酰呋喃核糖
四乙酰核糖
1,2,3,5-四乙酰-β-D-呋喃核糖
英文名稱: beta-d-ribofuranose, tetraacetate
beta-d-ribofuranose 1,2,3,5-tetraacetate
Tetra-O-ribofuranose
性質描述: 白色或類白色晶體,無臭,味微苦。在乙酸乙酯和氯仿中可溶,在水中微溶。熔點81.5-83℃。
生產工藝: 以肌苷為原料,經催化,合成四乙酰核糖。
取肌苷26.8g(0.1mol ),醋酐134g(1.3mol) ,加入四口反應瓶中。加熱至回流,使肌苷全溶。待肌苷全溶后,降溫至118~122℃,加催化劑0. 5g,在微負壓和118~122℃下保溫10h。冷至室溫,放入冰箱,冷凍過夜。過濾,用50mL冷醋酐泡洗濾餅15min。過濾,合并濾液。濾液減壓蒸餾除盡醋酐,加乙酸乙酯200mL入反應瓶中溶解,加活性碳5g,攪拌數分鐘,過濾,常壓蒸除乙酸乙酯。降溫、結晶、 粉碎,得白色結晶性粉末四乙酰核糖27.4g。
質量標準:
外觀 白色和類白色結晶性粉末
干燥失重 ≤0.5%
熾灼殘渣 ≤0.1%
熔點 80~83.5℃
重金屬 ≤20ppm
比旋度 -12.0~-14.0°
吸光度 ≤0.1
含量 98.0~102.0%
用途: 是合成胸腺嘧啶及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的中間體。
參考文獻:
1 從肌苷制備四乙酰核糖 謝惠芬;俞國強 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1993 (2),54-54
2 合成四乙酰核糖的新工藝 桂成艷;徐保明 四川化工與腐蝕控制 2000 (1),19-20
3 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優化四乙酰核糖的合成工藝 曾昭鈞;李東;岳洪義;李新宇;崔玉波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2000 (3),211-212
4 NaY型分子篩負載PW12催化肌苷合成四乙酰核糖的研究 趙景聯;陳紅;王云海 精細化工 2001 (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