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金亦稱“氯化金”,化學式AuCl3,分子量303.33,黃色或紅寶石色晶體,易潮解,相對密度3.9,265℃升華。易溶于冷水,水溶液呈強酸性,可溶于乙醇、乙醚,稍溶于氨和三氯甲烷,不溶于CS2。加熱至254℃分解。溶于鹽酸則生成金黃色針狀晶體氯金酸HAuCl4·4H2O。可通過由金和王水作用或用過量氯氣與金在200℃時反應而制得,用于攝影術、鍍金、特種墨水、藥物、瓷金和紅玻璃等。三氯化金是亞硫酸鹽鍍金工藝中的主鹽,亞硫酸鹽鍍金液是非氰化物鍍液,鍍液無毒,分散能力和覆蓋能力較好,陰極電流效率高,沉積速度快。鍍層結晶光亮細致,孔隙少,鍍層與銅、銀、鎳等基體金屬或中間鍍層結合力好。亞硫酸鍍金工藝是有工業價值的無氰電鍍金工藝。
生產中常用三氯化金(AuCl3)配制鍍液。配制時,將三氯化金用蒸餾水溶解,在冷卻條件下(少量配制用流動水冷卻,大量配制用冰鹽水冷卻),用40%左右的氫氧化鉀溶液緩慢中和至pH為7~8,得到血紅色透明氯金酸鉀(KAuCl4)溶液,將此溶液慢慢倒入亞硫酸銨或亞硫酸鈉溶液中,先得到淡黃色透明溶液,再加熱至55~60℃,并不斷攪拌,得到亞硫酸金銨或亞硫酸金鈉無色透明溶液。
反應式可寫為:
(1)AuCl3+3(NH4)2SO3+2KOH=(NH4)3[Au(SO3)2]+NH4Cl+2KCl+H2O+(NH4)2SO4;
(2)AuCl3+3Na2SO3+2KOH=Na3[Au(SO3)2]+NaCl+2KCl+H2O+Na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