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韋百科知識
恩替卡韋副作用
在乙肝治療中,恩替卡韋作為一線抗病毒藥物,在乙肝抗病毒治療上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對病毒復制活躍、血清轉氨酶ALT持續升高或肝臟組織學顯示有活動性病變的慢性成人乙肝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但是,恩替卡韋的臨床應用卻因為恩替卡韋的副作用而受到影響。
最常見的恩替卡韋副作用有:ALT升高、疲勞、眩暈、惡心、腹痛、腹部不適、上腹通、肝區不適、肌通、失眠、風疹和消化不良,也可見于中性粒細胞輕度下降等。這些不良反應多為輕到中度。在與拉米夫定對照的試驗中,本品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與拉米夫定相當。
據研究同時發現,作為同一種類型的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與第一代抗病毒藥物等有類似的副作用,如酸中毒、肝腫大、肝臟脂肪變性等,停藥后也會出現反跳現象。在這些研究中,使用恩替卡韋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ALT增高至10倍的正常值上限和基線值的2倍時,通常繼續用藥一段時間,ALT可恢復正常;在此之前或同時伴隨有病毒載量2個對數值的下降。
故在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測肝功能。在恩替卡韋的副作用中,最不容易讓患者接受的是耐藥,一定發生耐藥,會增加治療難度,用藥時間會增長,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也會增大,中途停藥有可能造成病情反彈。
雖然恩替卡韋是現有核苷類似物中抑制病毒力強、而耐藥變異率最低(初治病例4年低于1%左右)的藥物,但價格也是最貴的,更適合有經濟條件者長期治療。由于恩替卡韋的副作用比較多,乙肝患者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恩替卡韋,一旦出現不適應及時向醫生反映,在必要的情況下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而且使用恩替卡韋治療并不能降低乙肝經性接觸或血源傳播乙肝病毒的危險性。因此,需要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