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式
CAS:16009-13-5
分子式:C34H32ClFeN4O4
分子量:651.96
中文名稱:氯化血紅素
卟啉鐵
英文名稱:Hemin
簡介:1930年H.Fischer(德國)合成血紅素獲諾貝爾化學獎。對血紅素進行硝化處理,將其中鐵離子游離出,并與適量的鄰菲羅啉在pH為4.6的緩沖溶液中定量生成橙紅色絡合物,用分光光度法在(510±1)nm處測定血紅素中鐵離子的含量。結果顯示,鐵離子與鄰菲羅啉生成的橙紅色絡合物在(510±1)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且在0.4-2.8μg/ml范圍內,濃度與吸收度符合Beer定律,相關系數r=0.9999,方法平均回收率X=98.87%,RSD=0.58%。
性質描述:細長片狀結晶體,感官為藍黑色。物理性質:幾乎不溶于水、不溶于稀酸溶液,溶于稀堿液及稀氨水中。加熱直至300℃也不熔化。
血紅素是高等動物血液、肌肉中的紅色血素,存在于紅細胞中,與蛋白質結合成復合蛋白質,即血紅蛋白(Hb)或肌紅蛋白(Mb)。Hb是運輸O2和部分CO2的載體,是維持血液pH恒定的緩沖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使血紅素與蛋白質分離。血紅素是由原卟啉IX與鐵(II)絡合形成。血紅素結晶呈藍黑色,不溶于水,溶于酸性丙酮、堿性水溶液,在溶液中易形成聚合物。其分子中有共振結構,性質穩定。氯化血紅素(Hemin)為黑綠色呈無定形或長形針狀晶體,不溶于水,溶于酸性丙酮及堿性水中。
制備:氯化血紅素(卟啉鐵)是從豬、牛新鮮的血紅細胞中采用生物和酶工程方法提取而成。
用途:主要用于抗貧血、抗癌藥物的原料。是生產補鐵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的首選原料。在食品工業中,血紅素可代替肉制品中的發色劑亞硝酸鹽和人工合成色素;
在制藥行業中,血紅素可作為半合成膽紅素原料,而且可用于制備抗癌特效藥;在臨床上,血紅素可制成血紅素補鐵劑。
血紅素是人體內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質,它和蛋白質結合成血紅蛋白,存在于細胞中它是一種生物鐵,是缺鐵性貧血的天然補鐵劑,它能被人體很好地吸收,且無任何毒副作用,即是孕婦、兒童服用也能夠確保安全。而且能直接被腸粘膜吸收利用,吸收率高達25%以上,服用后在較短時間內能提高血紅蛋白的含量,增加紅細胞數量,很快改善貧血癥狀。現被衛生部批準用氯化血紅素(卟啉鐵)作原料的補鐵保健品有膠囊、片劑及口服液。適用于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