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2022-85-7
分子式:C4H4FN3O
分子量:129.09
中文名稱: 氟胞嘧啶
5-氟胞嘧啶
4-氨基-5-氟-2(1H)-嘧啶酮
英文名稱: 5-fluoro-cytosin
5-fluorocystosine
alcobon
性狀描述: 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295-297℃(分解)。易溶于乙醇,在20℃水中的溶解度為1.2%。
生產方法: 由5-氟脲嘧啶經氯化、氨化、水解而得。
制備:
5-氟胞嘧啶氫氟酸鹽的合成
于裝有導氣管,攪拌,溫度計及尾氣吸收裝的10L聚四氟反應瓶中,在氮氣保護下,外降溫至0℃,投入無水氟化氫3L,開始分批加入胞嘧啶2(1111g,1.0mol),控制溫度在0-5℃,加畢,降溫-15℃,控制溫度-15至-5℃,通入15-20%的氟氣1h后開始TLC(氯仿:甲醇=5:1)監測反應進程,直至反應原料消失,反應完畢,通入氮氣吹掃多余的氟氣,于-20℃~30℃減壓回收氟化氫至干,加入水6L溶解后,得5-氟胞嘧啶氫氟酸鹽4的水溶液,直接進行下一步反應。
5-氟胞嘧啶的合成
往上步所到的5-氟胞嘧啶氫氟酸鹽的水溶液中分批加入碳酸鈣,調節pH中性至8-9,調節完畢,升溫至80-85℃,保溫0.5h后,熱過濾至另一臺30L玻璃反應釜(濾餅用熱水洗滌),加熱溶清后加入活性炭3g,80-85℃保溫0.5h,再熱過濾至另一臺30L玻璃反應釜(濾餅用熱水洗滌),降溫至25℃攪拌0.5h,再降溫至0-10℃,攪拌0.5-1h,過濾,濾餅用冷水淋洗,經干燥得白色粉末5-氟胞嘧啶120.1g,熔點:295.5~297℃,總收率:93%(以胞嘧啶計),含量99.6%。
質量標準:
標準號 USP28
干燥失重 ≤0.07%
灰分 ≤0.05%
重金屬 ≤20ppm
單個雜質 <0.01%(最大)
總雜質 <0.02%
用途: 該品在國外作為治療嚴重全身性白色含珠菌及隱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收入《美國藥典》(第19版)],用于真菌性髓膜炎,真菌性呼吸道感染及黑色真菌癥的治療。
功用作用: 抗真菌藥,對念珠菌、隱球菌,以及地絲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對部分曲菌,以及引起皮膚真菌病的分支孢子菌、瓶真菌等也有作用。對其他真菌和細菌都無作用。口服吸收良好,3~4小時血藥達到高峰,血中半衰期為8~12小時,可透過血腦屏障。臨床上該品用于念珠菌和隱球菌感染,單用效果不如兩性霉素B,可與兩性霉素B合用以增療效(協同作用)。
藥理毒理: 該品為抗真菌藥。對隱球菌屬、念珠菌屬和球擬酵母菌等具有較高抗菌活性。對著色真菌、少數曲霉屬有一定抗菌活性,對其他真菌的抗菌作用均差。該品為抑菌劑,高濃度時具殺菌作用。其作用機制在于藥物通過真菌細胞的滲透酶系統進入細胞內,轉化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進入真菌的核糖核酸中,從而阻斷核酸的合成。真菌對該品易產生耐藥性,在較長療程中即可發現真菌耐藥現象。
適應癥: 用于念珠菌屬心內膜炎、隱球菌屬腦膜炎、念珠菌屬或隱球菌屬真菌敗血癥、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檢查: 氟尿嘧啶取該品適量,加水醋酸-水(8:2)溶液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氟尿嘧啶 檢驗用的冰醋酸對照品適量,加上述溶劑制成每1ml中含0.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ⅤB)試驗,吸取上述二種溶液各2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薄層板上,以氯仿-冰醋酸(13:7)為展開劑,展開后,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溶液如顯雜質斑點,與對照品溶液的主斑點比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
取該品,在105℃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附錄ⅧL)。
熾灼殘渣
取該品1.0g,依法檢查(附錄ⅧN),遺留殘渣不得過0.2%。
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附錄ⅧH),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鑒別
(1)取該品的水溶液(1→100)5ml,加溴試液0.15ml,溴液的顏色即消失或減退。 鑒別中用到的溴水
(2)取該品適量,加鹽酸溶液(9→100)制成每1ml中含0.01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ⅣA)測定,在286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吸收度約為0.71。
(3)該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625圖)一致。
參考文獻:
1 5-氟胞嘧啶與5-氟脲嘧啶的分離 李年平 醫藥工業 1983 (7),36-37
2 反相離子對色譜法測定氟胞嘧啶和氟脲嘧啶混合物的方法研究 胡育筑;李啟楨 藥物分析雜志 1987 (2),96-98
3 抗深部真菌的有效藥物氟胞嘧啶 張奕華 新藥與臨床 1988 (6),334-336
4 氟胞嘧啶合成工藝的改進 張奕華;侯秀清;黃賜福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1989 (1),35-36
5 2-羥甲基-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茂烷的制備方法 中國專利 1992 專利號:CN-1065065|1992.02.22|1992.10.07|
6 胞嘧啶脫氨酶基因與前體藥物5-氟胞嘧啶對人肝癌的基因治療作用 呂煥章;吳德政;萬永玲;顧斌;高洪志;梁月琴;王嘉璽 中國藥理學報 1999 (5),440-444
7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人體液中5-氟胞嘧啶的濃度 謝奇峰;唐細蘭;宋湘芝;何達秋 藥物分析雜志 2001 (4),265-267
8 胞嘧啶脫氨酶基因與前體藥物5-氟胞嘧啶聯合應用對人乳腺癌裸 鼠模型的實驗 治療 呂煥章;吳德政;萬永玲;顧斌;王嘉璽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1999 (1),57-59
9 5-氟胞嘧啶在體外對轉導胞嘧啶脫氨酶基因的肝癌細胞的細胞毒 作用 呂煥章;吳德政;顧斌;萬永玲;王嘉璽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1999 (3),239-240
10 2R-羥甲基-5S-(5′-氟胞嘧啶-1′-)-1,3-氧硫雜環戊烷的合成 宮平;王立新;吳秀靜;洪偉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2002 (1),34-36;參6
11 5-氟胞嘧啶互變異構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 李寶宗 化學學報 2006 (13),1299-1303
12 抗惡性腫瘤新藥N4-戊氧碳酰-5'-脫氧-5-氟胞嘧啶的合成 朱仁發;何勇;淤奇 安徽化工 2006 (6),22-23
13 酶促合成2’,3'-雙脫氧雙脫氫-5-氟胞嘧啶核苷的研究 戚娜;傅紹軍;朱利民 分子催化 2007 (2),168-171
14 HPLC法測定氟胞嘧啶及其注射液中氟尿嘧啶有關物質 解斐;凌霄;吳敬德 藥物分析雜志 2010 (2),317-319
15 5-氟胞嘧啶氣相及水助質子轉移異構化的理論研究 任宏江;晏志軍;楊曉慧;王渭娜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9 (8),1129-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