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式
CAS: 471-53-4
分子式: C30H46O4
分子量: 470.68
中文名稱: 甘草次酸
甘草亭酸
英文名稱: Enoxolone
性質描述: 由甘草酸-ff兩個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組成的苷。白色結晶性粉末,味甜,甜度約為蔗糖的200倍。其甜味與蔗糖等甜味劑不同,入口后要略過片刻才有甜味感,但留存時間長。少量甘草苷與蔗糖并用可少用20%蔗糖而甜度不變。雖無香氣,但有增香效能。熔點(分解)220℃。水溶液呈弱酸性,可由酸的作用。
生產方法 由豆科植物基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莖中提取的甘草酸,制成銨鹽后再經水解而得。甘草為我年生草本,主產于內蒙古和甘肅等地。甘草的根及根莖主要含甘草甜素,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鉀、鈣鹽,是甘草的甜味成分。甜約為蔗糖的50倍。將粉碎后的甘草加水加熱,連續逆流提取,分離除去草渣雜質,得水溶液。蒸發、濃縮,攪拌下加硫酸pH2-3。靜置沉淀,除去上清液。沉淀物用水洗盡硫酸根,加熱濃縮濃縮,熬制成甘草酸膏。將甘草酸膏粉碎,用95%乙醇加流提取2-3次,每次3h,得乙醇溶液。經過濾后攪拌通氨至pH為7-7.5。再過濾,得甘草酸三銨鹽粗品,用冰醋酸精制,即為米黃色的甘草酸單銨鹽。將甘草酸單銨鹽加入5%硫酸水溶液中,攪拌加熱至近沸,回流水解15h,過濾、水洗得甘草次酸粗品。經重結晶、脫色即得含量在92%以上的基草次酸。以甘草計,總收率約0.5%。
也可直接用氨水萃取,經濃縮后用硫酸沉淀,再用95%乙醇重結晶而得。
用途 甜味劑;甜味改良劑;調味劑(與食鹽配合應用,效果特別大);香味增強劑(乳制品、可可制品、蛋制品、羊肉等除膻增香用)。我國民間慣用于醬及醬制品、腌漬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