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碳酸鎂

                          非售品
                          CAS:4861-79-4
                          分子式:MgCO3
                          分子量:84.31

                          CAS: 4861-79-4
                          分子式: C3H6MgO4
                          分子量: 130.38

                          中文名稱: 碳酸鎂

                          英文名稱: magnesium methyl carbonate

                          性質描述:白色顆粒性粉末。在350℃時分解,在700℃時失去二氧化碳。微溶于冷水,緩慢溶于酸中。其三水合物為無色針狀晶體,熔點165℃,相對密度1.850。其五水合物為白色單斜系晶體,相對密度1.73,在空氣中加熱分解。可由鎂鹽水溶液中一邊通入二氧化碳,一邊加入碳酸鈉,得水合物,將水合物在50℃以下干燥可得無水物。

                             碳酸鎂系堿式水合碳酸鎂或正構水合碳酸鎂。因結晶時的條件不同,產品有輕質和重質之分,一般為輕質。常溫時為三水鹽。輕質為白色易碎塊狀或松散的白色粉末。無臭。在空氣中穩定。加熱至700℃放出二氧化碳,生成氧化鎂。幾乎不溶于水,但在水中引起輕微的堿性反應。不溶于乙醇,可被稀酸溶解并發泡。

                          生產工藝:
                          1. 由菱鎂礦(MgCO3)與焦炭混合后焙燒得氧化鎂。加水成泥狀后,將CO2通入得碳酸氫鎂,過濾后,加熱濾液得堿式碳酸鹽沉淀。
                          2. 用小火加熱白云石(MgCO3·CaCO3),僅使碳酸鎂分解后粉碎,在0.508~0.609MPa下使之與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則氧化鎂變為碳酸氫鎂而溶解,此時剩下碳酸鈣,經過濾、加熱而得。
                          3. 將等量的結晶硫酸鎂和結晶碳酸鈉分別溶于10倍量的水中,加熱至60~80℃充分混合,在產生CO2氣體的同時產生沉淀。過濾出沉淀,與70~80℃的熱水混合,再過濾。重復此洗滌過程,沉淀經充分洗滌后于50~60℃下干燥。

                          用途:
                          1. 用于制造鎂鹽、氧化鎂、防火涂料、油墨、玻璃、牙膏、橡膠填料等,食品中用作面粉改良劑、面包膨松劑等。
                          2. 中和胃酸藥,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3. 堿性劑、干燥劑、護色劑、抗結劑、載體、膨松劑及酸度調節劑。EEC準用于:餐桌用鹽、糖粉、酸化的稀奶油、奶、冰淇淋、餅干。用于配制化學膨松劑。食品中殘留量應不大于0.5%(日本)。用于防止食鹽結塊,添加量0.1%~0.3%。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