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氟比洛芬

                          非售品
                          CAS:5104-49-4
                          分子式:C15H13FO2
                          分子量:244.26

                          結構式
                                     

                          CAS: 5104-49-4
                          分子式: C15H13FO2
                          分子量: 244.26

                          中文名稱: 氟比洛芬

                          英文名稱: Flurbiprofen

                          性質描述:白色細微結晶粉末。熔點110111℃。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護、氯仿等有機溶劑,幾乎不溶于水,有刺激性臭味。

                          生產方法:由2-氟聯苯乙酮經氧化,酯化,酯交換,水解,脫羧等反應制得。

                          用途:該品為解熱鎮痛藥,用于慢性關節炎,變形關節癥的鎮痛,消炎,以及拔牙及外科手術后的鎮痛。小鼠口服LD50為140mg/kg,大鼠為640-800mg/kg。

                          抗炎鎮痛藥 氟比洛芬又稱苯氟布洛芬、氟聯苯丙酸,是一種強效苯丙酸類解熱抗炎鎮痛藥,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環氧合酶而起止痛、抗炎及解熱作用。其消炎和鎮痛作用分別為阿司匹林(亦稱乙酰水楊酸)的250倍及50倍。口服吸收迅速,1.5小時后血藥濃度達峰值,半衰期為3.5小時,組織分布廣,PPB為99.4%,可與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的藥物發生競爭血漿蛋白的作用。在肝臟中代謝為羥基氟比洛芬及其醛酸結合物。T1/2為3.5 h。由尿和糞便排泄,分別約為60%和40%。年齡對藥物代謝無明顯影響。主要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變性關節炎。也可預防手術摘除晶狀體后發生無晶狀體囊樣斑點狀水腫,抑制手術中瞳孔收縮,白內障及小梁成形氬氣激光手術后眼睛炎癥的治療。還適用于其他一些原因如外傷、扭傷、手術等引起的疼痛。 

                          毒性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 有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毒性由小到大的排位是萘普酮、雙水楊酯、舒林酸、雙氯芬酸、布洛芬、酮基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托美汀、氟比洛芬、炎痛喜康、苯氧布洛芬、吲哚美辛、氯甲滅酸。治療的傳統NSAID藥物可首選阿司匹林,如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不能耐受其不良反應時,可選用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目前已開發出選擇性COX-2抑制劑,將全部替代傳統的NSAID。已上市的選擇性COX-2抑制劑有尼美舒利(尼蒙舒)、羅非昔布(萬絡)、塞來昔布 (西樂葆)、依托度酸(羅丁)、美洛昔康等。最近一項大規模、國際化、多中心、隨機雙盲化、前瞻性研究表明,選擇性COX-2抑制劑的胃腸道、腎臟副作用極少,對血小板功能無明顯影響,可作為JRA患兒早期聯合治療的首選藥物而取代阿司匹林。 

                          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消化不良,胃部不適等,偶有頭痛、皮疹等。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病人及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其他不良反應有惡心、腹瀉、腹痛、視力模糊、尿路感染征候、皮炎等。少數有肝轉氨酶增高,繼續用藥,可能發展,亦可保持不變或消失。滴入眼時有輕度的刺痛感和燒灼感及(或)視覺紊亂。因影響血小板聚集而延長出血時間,有眼科手術應用本藥后增加眼內出血傾向的報道。動物實驗中,氟比洛芬50~100 mg/kg,用藥3月,可引起腎乳頭壞死。對人類亦可有此作用。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