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鈣結晶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組織細胞中。在每種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組織細胞所含的結晶類型、形狀及大小是比較穩定的,即結晶體在不同科、屬的藥材組織中,其形態、大小、分布等均有一定的差異。依據這一特征在顯微鑒定中,可用于鑒別不同種、屬的藥材或作為未知藥材分類檢索的輔助依據。草酸鈣結晶根據晶體性質的不同,分為四方晶系與單斜晶系兩類,這是由于晶體中所含結晶水的多寡不同所致。四方晶系含3個結晶水,有方晶、砂晶、柱晶、簇晶等類型。單斜晶系含1個結晶水,多以針晶的形態出現,其形成的原因可能因細胞中常含粘液而較粘稠,結晶沉積速度快所致。草酸鈣晶體不溶于水合氯醛液,也不溶于稀醋酸,溶于稀鹽酸而無氣泡產生,遇硫酸形成針狀硫酸鈣晶體。
根據Pobeg-uin的形態分類法,將草酸鈣晶體分為3類:1、簇晶(包括蓮晶、球晶、聚晶)。2、單晶(包括方晶、砂晶、菱晶及長、短徑近似的晶體—)。3、針晶(包括柱晶、棒晶、桿晶)。
草酸鈣結石也叫尿路結石,研究顯示,在尿路結石患者中,結石成分以草酸鈣為主的占70%~80%。草酸是草本植物常具有的成分,容易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進入人體。因為具有強酸的性質,成年人誤服2克-5克就有可能導致死亡。科學研究證實,給妊娠期母羊每日喂食草酸6克-12克,草酸可以通過胎盤屏障,致使羊羔腎臟出現草酸鹽結晶沉積。醫學界在分析成人泌尿系統結石病因時發現,部分女性為追求苗條的身材,長期限食肉類和主食,主要替代品是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中過多的草酸,促使她們成為尿路結石患者。草酸鹽結石一旦形成,很難自行溶解消失。防止草酸鈣結石的形成,一定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不僅要減少食物中的草酸,還要防止飲食中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和鈣含量高的食物同食,如菠菜和含鈣高的豆制品、牛奶,就是容易形成草酸鈣的食物搭配。在鈣和草酸的比例為1:2時,最易形成草酸鈣結石。如果一定要這樣食用,可以將高草酸蔬菜放入沸水中浸泡1分鐘,待草酸溶解于水后再食用。如果平時常規服用鈣劑以補充鈣的人,那就更要注意了,除了對高草酸食物進行上述處理外,服藥時間最好和吃飯時間錯開2個小時以上。另外,木糖醇進入體內后最終代謝成草酸經腎臟排泄,如果短時大量或長時間攝入木糖醇,可使血清草酸水平驟然或緩慢升高,超出生理飽和度后易形成結晶沉積到腎臟,導致腎損害,甚至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