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氯-4-氨基甲苯-5-磺酸鈉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2-氯-4-氨基甲苯-5-磺酸鈉(以下簡稱:2B酸鈉鹽)的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用對硝基甲苯為原料經氯代、還原、磺化等工序所制得的2B酸鈉鹽。
分子式:C7H7NClSO3Na
相對分子質量:243.64(按1987年國際相對原子質量)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學試劑 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
GB/T 603 化學試劑 試驗方法中所用制劑及制品的制備
GB/T 6678-2003 化工產品采樣總則
GB/T 6679-2003 固體化工產品采樣通則
JJF 1070-2005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氨基值
含量指標,一般是指亞硝酸鈉重氮化消耗的亞硝酸鈉來計算,所以也叫亞硝值;比如苯胺,若以亞硝酸鈉分析,氨基值如果是99.5%,苯胺含量就是99.5%,亞硝值也是99.5%。
3.2 10%氨水不溶物
為樣品在10%氨水中加熱溶解,去濾液后經干燥恒重,所剩殘渣的質量百分數。
4 技術要求
2B酸鈉鹽的技術要求見表1。
表1 技術要求
項目 指標值
外觀 白色或淺黃色粉末
氨基值(2B 酸鈉鹽含量),% ≥98.00
水份含量,% ≤1.00
10%氨水不溶物,% ≤0.40
2B 油含量,% ≤0.20
凈含量偏差 應符合 JJF 1070-2005 中 4.3.1 的要求。
5 試驗方法
5.1 外觀
用目測法檢測
5.2 氨基值(2B 酸鈉鹽含量)
按附錄A的規定進行。
5.3 水份含量
5.3.1 儀器和設備
水份快速測定儀。
5.3.2 測定步驟
將 5g 試樣放入水份快速測定儀,測定水份至刻度不再改變,所讀出數值即為水份含量。
5.4 10%氨水不溶物含量
按附錄B的規定進行。
5.5 2B 油含量
按附錄C的規程進行。
5.6 凈含量偏差
按 JJF 1070 的規定進行。
6 檢測規則
6.1 檢驗分類
6.1.1 出廠檢驗
6.1.1.1 每批產品由廠檢驗部門按本標準規定,進行檢驗合格后,附合格證方能出廠銷售。
6.1.1.2 出廠檢驗項目為外觀、氨基值(2B 酸鈉鹽含量)、水份含量、2B 油含量。
6.1.2 型式檢驗
6.1.2.1 型式檢驗項目為第 4 章全項目。
6.1.2.2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a) 新產品或轉廠生產的試制產品定型鑒定;
b) 產品主要原材料及用量或生產工藝有重大變更時;
c) 常年連續生產的每年至少進行一次;
d) 季節性或斷續性生產的,應在停產后恢復生產時檢驗一次;
e) 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
f) 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的要求。
6.2 組批與抽樣
以每包裝一次產品為一批,樣品數、樣品量按GB/T 6678-2003中7.6.2的規定,抽樣按GB/T 6679-2003中3.2.3的規定,樣品制備按GB/T 6679-2003中第5章的規定進行。
6.3 判定規則
檢驗結果如不符合標準要求時,應兩倍量重新自包裝中取樣進行檢驗,復驗結果若仍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則判該批產品不合格。
7 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7.1 標志、標簽
包裝袋外應注明:生產單位、產品名稱、商標、生產日期、批號、凈重、采用標準號;外貿出口按合同標志;產品名稱可用簡稱:2B 酸鈉鹽。
7.2 包裝
7.2.1 2B 酸鈉鹽應包裝于聚乙烯薄膜袋并密封,外用聚丙烯編織袋,縫包機封口,每袋凈重 25kg 或按客戶要求,外貿出口按合同要求包裝。
7.2.2 每批包裝好的成品都應附有質量檢驗證明書,內容包括:生產單位、產品名稱、批號、產品數量、生產日期、出廠檢驗日期、檢驗員、品質檢驗章及本標準編號。
7.3 運輸、貯存
7.3.1 包裝好的產品允許一般運輸工具運輸,但應防止雨淋、曝曬。
7.3.2 產品應貯存在干燥通風倉庫中,貯存期以出廠日期一年為限。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
氨基值(2B 酸鈉鹽含量)的測定
A.1 方法原理
根據氨基與亞硝酸鈉在低溫酸性條件下可進行重氮化反應原理,用淀粉—碘化鉀指示劑控制反應終點,反應如下:
ArNH2 + NaNO2 + 2HCl = ArN2Cl + 2H2O + NaCl
A.2 試劑及溶液
A.2.1 鹽酸(1:1):體積比,按GB/T 603配制。
A.2.2 溴化鉀:分析純。
A.2.3 4%氨水溶液:按GB/T 603配制。
A.2.4 0.1N亞硝酸鈉標準溶液:按GB/T 601規定進行配制標定。
A.2.5 淀粉—碘化鉀指示劑:按GB/T 603配制。
A.3 儀器、設備
A.3.1 燒杯:500ml。
A.3.2 量筒:50ml,200ml。
A.3.3 酸式滴定管(棕色):50ml。
A.3.4 磁力攪拌器。
A.3.5 分析天平,感量0.0002g。
A.4 氨基值(2B酸鈉鹽含量)的測定
A.4.1 測定步驟
稱取2B酸鈉鹽0.5g(稱準至0.0002g)于500ml燒杯中加40ml氨水并攪拌,待樣品全溶后加蒸餾水150ml,鹽酸40ml,溴化鉀3g,加冰使溶液溫度保持在(0-5)℃,一面攪拌,一面用0.1mol/L亞硝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滴定開始時,滴定管尖端應插入液面下,一次加總需量的95%左右之標準溶液,然后將滴定管尖端提離液面,繼續滴定至對淀粉—碘化鉀指示劑呈微藍色,保持攪拌5分鐘,用同樣方法檢驗仍呈微藍色即為終點。
A.4.2 試驗結果的計算
氨基值(2B酸鈉鹽含量)以質量百分比表示,按下式計算:
C×V×243.64
X=----------------------×100%
m×1000
式中:
C — 亞硝酸鈉標準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
V — 亞硝酸鈉標準溶液耗用體積,L;
M — 樣品質量,g;
243.64—2B酸鈉鹽的相對分子質量,g/mol。
A.5 精密度
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偏差不大于0.3%,取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所得
結果應表示至二位小數。
A.6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 試樣名稱、批號;
b) 試樣來源、送樣日期;
c) 測試結果;
d) 測試人員、測試日期。
附 錄 B
(規范性附錄)
2B 酸鈉鹽中 10%氨水不溶物的測定
B.1 方法原理
2B酸鈉鹽在10%氨水中加熱溶解,去濾液后經干燥恒重,所剩殘渣的質量百分數即為10%氨水不溶物
含量。
B.2 試劑和溶液
10%氨水溶液:按GB/T 603配制。
B.3 儀器和設備
B.3.1 燒杯:250ml。
B.3.2 量筒:100ml。
B.3.3 玻璃砂芯鍋:3號,300ml。
B.3.4 烘箱:能控制(100-105)℃。
B.3.5 分析天平:感量0.0002g。
B.4 10%氨水不溶物含量的測定
B.4.1 測定步驟
稱取3g試樣(稱準至0.0002g),置于250ml燒杯中,加10%氨水30ml攪拌均勻,再加入10%氨水60ml,加熱使之全部溶解呈透明,然后趁熱在恒重的3號玻璃砂芯鍋中過濾。濾畢將玻璃砂芯鍋連同殘渣在(100-105)℃烘箱內烘干恒重。
B.4.2 試驗結果計算:按下式計算:
m2-m1
X=--------------×100%
m
式中:
m1 -- 3號玻璃砂芯鍋質量,g ;
m2 -- 殘渣和3號玻璃砂芯鍋質量,g ;
m -- 試樣質量,g;
計算結果保留2位小數。
附 錄 C
(規范性附錄)
2B 酸鈉鹽中 2B 油含量的測定方法
C.1 化學分析法
C.1.1 方法原理
先將2B酸鈉鹽中游離2B油蒸出,然后根據氨基與亞硝酸鈉在低溫酸性條件下可進行重氮化反應原理,滴定剩余試樣中的2B酸含量,用淀粉—碘化鉀指示劑控制反應終點,反應如下:
ArNH2 + NaNO2 + 2HCl = ArN2Cl + 2H2O + NaCl
C.1.2 試劑及溶液
C.1.2.1 鹽酸(1:1):體積比,按GB/T 603配制。
C.1.2.2 溴化鉀:分析純。
C.1.2.3 4%氨水溶液:按GB/T 603配制。
C.1.2.4 0.1N亞硝酸鈉標準溶液:按GB/T 601規定進行配制標定。
C.1.2.5 淀粉—碘化鉀指示劑:按GB/T 603配制。
C.1.3 儀器、設備
C.1.3.1 燒杯:500ml。
C.1.3.2 量筒:50ml,200ml。
C.1.3.3 酸式滴定管(棕色):50ml。
C.1.3.4 磁力攪拌器。
C.1.3.5 分析天平,感量0.0002g。
C.1.4 游離2B油的測定
C.1.4.1 測定步驟
分別稱取2B酸鈉鹽0.5g(稱準至0.0002g)于2只500ml燒杯中,記錄質量為m1、m2,在m2中加入20ml氨水,并攪拌,待樣品全溶后加蒸餾水150ml,鹽酸40ml,溴化鉀3g,加冰使溶液溫度保持在(0-5)℃,一面攪拌,一面用0.1mol/L亞硝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滴定開始時,滴定管尖端應插入液面下,一次加總需量的95%左右之標準溶液,然后將滴定管尖端提離液面,繼續滴定至對淀粉—碘化鉀指示劑呈微藍色,保持攪拌5分鐘,用同樣方法檢驗仍呈微藍色即為終點,消耗亞硝酸鈉體積記為V2。在m1中加20ml氨水,200ml蒸餾水加熱,煮沸10分鐘后,冷卻至常溫,加鹽酸40ml,溴化鉀3g,加冰使溶液溫度保持在(0-5)℃,同上滴加,消耗體積記為V1。
C.1.4.2 試驗結果的計算:按下式計算:
X=(v2/m2-v1/m1)×N×14.166
式中:
N—亞硝酸鈉標準液的實際濃度,mol/L;
14.166—2B油摩爾當量;
計算結果保留2位小數。
C.2 液相色譜法
C.2.1 儀器
檢測器:UV200nm;色譜柱:XB-C18,5μm,4.6×250mm;浙大智達N系列色譜數據工作站。
C.2.2 色譜條件的選擇
C.2.2.1 流動相:ACN:H2O =80:20(乙腈和水的比例必要時可適當調整)。
C.2.2.2 溶劑:ACN:H2O =80:20(乙腈和水的比例必要時可適當調整)。
C.2.2.3 流速:1.0mL/min。
C.2.2.4 柱溫:室溫。
C.2.2.5 檢測時間:6分鐘。
C.2.2.6 進樣濃度及體積:10μL(0.2mg/mL)。
C.2.3 溶液的配置
樣品溶液—稱取樣品約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溶劑溶解至刻度使成0.2mg/mL溶液。
C.2.4 測定
在上述設定的測定條件下,進樣樣品溶液,以面積歸一法記錄色譜圖中各峰所占的百分比。分離圖譜見圖 C.1。圖中主峰為 2B 酸鈉鹽,2.38 分鐘出峰位置為 2B 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