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75736-33-3
分子式: C15H19Cl2N3O
分子量: 328.24
中文名稱: 芐氯三唑醇
英文名稱: 1-(2,4-dichlorophenyl)-4,4-dimethyl-2-(1,2,4-triazol-1-yl)pentan-3-ol
diclobutrazol
pp296
質量標準:近于白色結晶,熔點147~149℃,密度1.25g/cm³,蒸汽壓約0.0027mPa(20℃)。溶解度(室溫):水9mg/L,丙酮、氯仿、乙醇、甲醇≤50mg/L。Kow。堿性,pKa<2。穩定性:對酸、堿、熱及潮濕空氣均穩定;50℃下>90天、37℃下>0.5年;其水溶解(pH4~9)對自然日光穩定33天以上;在pH0和pH14、80℃,其水解DT50為>5天。
制備: 特丁基溴乙基酮與1,2,4-三唑反應,生成N-特丁基羰基亞甲基-1-2,4-三唑,然后與2,4-二氯氯芐反應,生成物用硼氫化鈉還原,即制得芐氯三唑醇。
于250ml反應瓶中加入0.02mol的二氯烯酮、20ml甲醇,攪拌全溶后,加入140ml含有0.06mol碳酸氫鈉的水溶解。反應物呈白色乳濁液。攪拌加熱至回流。然后在5小時內分批加入0.04mol保險粉(Na2S2O4)。加完后繼續攪拌回流2小時。冷至室溫,加入60ml水,攪拌0.5小時。過濾,固體用少量水洗滌,得淺灰白色固體,烘干后為白色固體,6.8g,含量(GC)92.15%,收率95.5%。上述粗品經重結晶(乙腈)后為白色結晶體,溶點149~150℃。上述方法中,如改用乙醇-水作溶劑,收率會降低,如改用水-二甲甲酰胺作溶劑(體積比=1∶1)則收率還會更高些。
用途: 多種作物上的白粉菌、禾谷類作物銹病、咖啡上的駝孢銹病菌、蘋果上的黑星病菌,對番茄、香蕉和柑橘上的真菌病害也有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