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二氯苯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鄰二氯苯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貯存和安全。
本標準適用定向催化氯化技術生產的鄰二氯苯。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險貨物包裝標志
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603 化學試劑 試驗方法中所用制劑及制品的制備
GB/T 1250 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方法
GB/T 6678 化工產品采樣通則
GB/T 6680 液體化工產品采樣通則
GB 13690 常用危險品分類及標志
國家質檢總局[2005]第 75 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
3、要求
3.1 外觀
標準狀況下為無色透明液體。
3.2 技術要求
技術指標應符合表 1 規定。
表 1 鄰二氯苯技術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指標
1 鄰二氯苯 wt% ≥99.8
2 間二氯苯 wt% ≤0.05
3 對二氯苯 wt% ≤0.05
4 低沸物 wt% ≤0.1
5 高沸物 wt% ≤0.2
6 水分 wt% ≤0.04
7 酸度(以 H2SO4 計) % ≤0.001
4、試驗方法
警告--試劑中的部分溶液具有腐蝕性和毒性,操作應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者應小心謹慎!如濺到皮膚應立即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嚴重者應立即治療。本標準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問題,使用者有責任采取適當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本標準分析方法中所用試劑,在沒有其他要求時,均使用分析純試劑。試驗中所用制劑及制品在沒有注明其他特殊要求時,均按 GB/T 603 之規定進行制備
4.1 外觀
在正常光照條件下,目視觀察。
4.2 鄰二氯苯含量的測定
4.2.1 方法提要
將樣品溶于無水甲醇、三氯乙烷,在規定的色譜操作條件下,進樣分析,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采用面積歸一法定量。
4.2.2 試劑
無水甲醇、三氯乙烷(分析純)
4.2.3 儀器設備
氣相色譜儀:配有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色譜柱:SE-54 毛細管柱,規格:30m×0.32mm×0.2 壓力 5um。
進樣器:10ul。
電子天平(萬分之一)。
4.2.4 儀器操作條件
載氣:氮氣,純度不小于 99. 95%,經硅膠與分子篩干燥、凈化;
燃燒氣:氫氣,純度不小于 99. 9%;
助燃氣:空氣,經硅膠與分子篩干燥、凈化;
色譜柱溫度:150℃;
檢測室溫度:220℃;
汽化室溫度:230℃;
載氣壓力:0. 07Mpa;
氫氣壓力:0. 05Mpa;
空氣壓力:0. 1Mpa;
進樣量:2ul。
4.2.5 分析步驟
用取樣勺稱取 1 克樣品,用無水甲醇 10ml 搖勻。放入 60°水浴鍋內半小時取出,再加入 6-7ml 三氯乙烷并加入 5ml 純凈水,使產品分層,取下層液體。在選定的色譜操作條仵下迸樣 2ul,在色譜峰出峰完畢,經工作站處理后,產品所占峰面積的百分比為該樣品的百分含量。
5、檢驗規則
5.1 產品應經公司的質量監督部門按照本標準要求檢驗合格后,并附有一定格式的質量證明書或檢測報告方可出廠。
5.2 使用單位有權按照本標準規定核驗所收到的產品質量。若供需雙方發生質量異議,可由雙方協商解決,或指定仲裁機構解決。
5.3 組批定義:產品以一次拼混的均勻產品為一批,每批數量不大于 10 噸。
5.4 取樣時,鍍鋅閉口鋼桶或塑料桶包裝的產品,從每批總數的 5%中采樣,小批量時不得少于 3 桶,樣品總量不少于 200 克。
5.5 將所取試樣分別置于兩個磨口瓶中,注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批號、取樣人、取樣日期,一瓶送交檢驗,另一瓶封好備查。
5.6 檢驗結果如有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應重新加倍取樣進行復檢。若復檢結果仍不合格,判整批產品為不合格品 。
6、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6.1 標志
包裝桶上應標明下列內容:生產廠名、廠址、產品名稱、凈重、產品標準編號、生產日期、生產批號、貯存有效期合格標識及符合 GB 190、GB/T 191 規定的“防潮”、“防熱”、“有毒”等標識。
6.2 包裝
產品用鍍鋅鐵桶包裝,每桶凈含量 250kg。產品包裝計量允差應符合國家質檢總局[2005]第 75 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
6.3 運輸
產品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撞擊,裝卸時應輕拿輕放。
6.4 貯存
產品應貯存在干燥、通風、陰涼的庫房內,遠離熱源,嚴禁與其他產品混貯。
自生產日期起貯存有限期為一年。
6.5 安全防護
產品對人體有害,有較強的刺激性,蒸氣、液體均能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系統,引起腐蝕性灼傷,并被吸收中毒。接觸產品時應必須配戴橡皮手套等防護用具。如皮膚接觸,應立即脫去污染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時就醫。如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及時就醫。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