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酞菁藍用途

                          非售品
                          CAS:147-14-8
                          分子式:C32H16CuN8
                          分子量:576.07

                          酞青藍

                          【背景及概況】[1][2][3]

                             酞青藍(Phthalocyanine,blue),又名銅酞青(Copper Phthal Cyaoine),海利勤藍B(Heliogen,blueB),顏料蘭,花青藍,蒙納斯藍B(Monastral btueB)等。屬于酞青顏料系列。酞菁藍主要組成是細結晶的銅酞菁,具有鮮明的藍色和耐光、耐熱、耐酸、耐堿、耐化學品的優良性能。它著色力強,為鐵藍的2倍,群青的20倍,是藍色顏料中主要的一類。

                               現在酞青藍不僅用作著色劑,而且還用于有機半導體、光電導、感光性樹脂的增感劑等領域。因此,銅酞青成為了有機頗料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藍色品種。目前,世界市場上對它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加。酸青藍分為α型和β型。工業上制得的粗酞青藍結晶為β型。此種酞青藍缺乏藍綠色調的著色力。為了制成商品頗料,必須進行顏料化處理,使之變成α型。

                          【結構】[1]

                          分子式為:C32H10CuN8,分子量為:575.5

                          【生產工藝】[1][2]

                          國際上的粗酞菁藍中銅酞菁的含量為92%~95%,是制造酞菁藍、酞菁綠染料的中間產物。粗酞菁藍的制造方法有兩種。

                          1. 鄰苯二腈法

                             1)烘焙法。將鄰苯二腈和氯化亞銅混勻,裝入鐵盤內,送入蒸汽 加熱的密閉烘箱中,加熱驅除部分空氣,待升溫至140℃,即發生放熱 反應。在生產粗酞菁藍時會產生升華物和煙霧,經排風口排出時須用 水噴淋將其除去。冷卻后即可出料,產品收率可達90%~93%。連續化烘焙法所用設備為直徑1.3 m、長5 m的鋼制臥式容器,上 邊開有加料口和排氣口,下邊的出料口與有夾套冷卻的螺旋輸送器相 連接。容器內裝有帶式輸送機,其銅制輸送帶以3 m/min的速度運行。 操作時將鄰苯二腈、氯化亞銅和無水硫酸鈉的混合物由加料口加入, 落在輸送帶上,帶下用電加熱以引發縮合反應。反應開始后,放熱,溫 度可達320℃。容器內必須輸入氮氣以防燃燒。廢氣由排氣器排出, 經噴淋塔除去升華物。當輸送帶運行至目的地時,反應已經完成,由 鏟刀將產品鏟下,使其落到螺旋輸送器中,經冷卻后送出。

                             2)溶劑法。將鄰苯二腈和銅鹽(氯化亞銅或氯化銅)、觸媒(鉬或鈦、鐵化合物),在氨氣飽和的溶劑(硝基苯或三氯化苯)中一起加熱到 170~220℃,在10~20 min內,即可生成粗酞菁藍。經過濾,用溶劑洗滌,再水洗,干燥后得粗酞菁藍。

                             例如,將14.8 g氯化銅分散于200 g硝基苯中,通氮氣至飽和,升溫至20~40℃,加入鄰苯二腈80 g和鉬酸250 g,攪拌,升溫至140℃, 反應物顏色便會由綠轉黃,逐漸變成紅褐色。當溫度達到146℃,開始放熱并生成粗酞菁藍。升溫至沸騰,攪拌反應12 min,趁熱過濾,濾餅 用200 mL、100℃的硝基苯洗滌,再用300 mL甲醇及15倍熱水洗滌,即可得粗酞菁藍,收率為97.2%。

                          2. 苯酐-尿素法

                              由于原料苯酐、尿素價廉易得,成本較低,故是生產粗酞菁藍的主 要方法根據C14標記實驗證明,所有銅酞菁和副產物鄰苯二酰亞胺中的 碳原子都來自苯酐。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其碳原子來自尿素。苯酐-尿素法可用烘焙法,也可以用溶劑法來生產粗酞菁藍。

                              烘焙法,即是將苯酐、尿素、氯化亞銅、三鉬酸銨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或者在反應鍋中加熱熔化,然后裝入金屬盤內,放入密閉的烘箱內加熱,在240~260℃保溫數小時,便可生成粗酞菁藍,冷卻后出料。例如,將苯酐35 kg,尿素60 kg,氯化亞銅6.9 kg,三鉬酸銨1 kg,放 入反應鍋內加熱至140℃,使其熔化,攪拌均勻。然后分裝在金屬盤 內,送入電熱烘箱升溫至240~260℃,保溫4~5 h,冷卻,出料。可得 粗酞菁藍44~46 kg,其中銅酞菁含量在60%左右。

                          3. 粗酞菁藍的顏料化加工

                          將粗酞菁藍進行顏料加工,目的是為了改變晶型和減小晶體的顆粒, 以提高純度,使之具有鮮明的顏色、較高的著色力和適用性。

                          1)酸處理法。將粗酞菁藍溶解于98%的濃硫酸中,然后用水稀釋,使酞菁藍析出。此法稱為酸溶法。如果所使用的硫酸濃度較低(約70%),則粗酞菁藍不能溶解,而只生成細結晶的銅酞菁硫酸鹽懸 浮液,然后用水稀釋,使酞菁藍析出。此時稱為酸溶法。兩種方法所得的酞菁藍都是α型,晶體大小在0.01~0.2μm。

                              例如,將100 kg粗酞菁藍溶解于700~1000 kg 98%濃硫酸中,攪 拌,于30~40℃酸溶4~10h,加入二甲苯20~30 kg,升溫至70℃,使二 甲苯磺化。冷卻至15~25℃,放至2000~4000 L水中,經過濾、漂洗、 干燥,可得亞穩α型酞菁藍90 kg左右。

                          2)鹽磨法。將粗酞菁藍與無機鹽一起研磨,使晶體大小在0.01~ 0.2μm,用水溶解無機鹽,便能得到酞菁藍。研磨時加入有機溶劑,可使 產品成為β型酞菁藍;研磨時不加入有機溶劑或加入極性物質(如甲酸、 醋酸),則生成α型酞菁藍。無機鹽是作為助磨劑,常用的有食鹽、無水 硫酸鈉、無水氯化鈣等。常用的有機溶劑有甲苯、二甲苯、甲乙酮、四氯 乙烯、鄰二氯化苯、N,N-二甲基苯胺、乙二醇、二聚乙二醇等。鹽磨法根據研磨時的物料狀態和使用機械不同,又可分為球磨法和捏合法兩種工藝。球磨法使用于溶劑用量較少情況下的干法研磨,使用的機械除球磨機外,還有立式攪拌球磨機、震蕩球磨機、棒磨機等。捏合法使用于溶劑用量較多的情況下,使用的機械除捏合機外,還有混煉機、邊碾機等。鹽磨法在工業上主要用于β型酞菁藍的生產。例如,粗酞菁藍(含銅酞菁約60%)0 kg,加無水氯化鈣12~20 kg,二甲苯0.8~1.2 kg,鋼珠70~90 kg,在立式攪拌球磨機中研磨 3~4 h后取出,用3%的堿液熱處理,經過濾、漂洗,再用3%的堿液熱 處理,再經過濾、漂洗、干燥,可得β型酞菁藍6 kg。

                              捏合法要用大功率的重型捏合機,其單臺機械生產能力大,能耗低,批量大。4000 L捏合機一般配備300 kW的電動機,每臺日產成品 量為700~800 kg,每噸成品電耗約6000 kW·h。但捏合法對粗酞菁藍 規格要求較高,一般采用的粗酞菁中銅酞菁的含量要達92%以上。例如,將粗酞菁藍(銅酞菁含量約92%)400 kg,干燥食鹽細粉(250~300目)1600~2000 kg,二聚乙二醇300~400 kg,捏合6~8 h。 捏合時要求物料粘結成堅硬的塊狀,否則捏合效率會大大降低。取出 物料,用水溶解,經過濾、漂洗。濾液用真空濃縮回收食鹽和二聚乙二 醇,循環使用,回收率可達95%以上。濾餅用3%鹽酸熱處理,經過濾、漂洗、干燥,可得β型酞菁藍約360 kg。

                          【品種及應用】[1][2]

                          1. 亞穩α型酞菁藍(顏料藍#15)。亦稱不穩定α型酞菁藍,色光呈紅相,遇高溫和有機溶劑會產生“結晶”現象,一般只適用于膠板油墨,凸版油 墨、聚氯乙烯、橡膠、涂料印花漿等。國產的酞菁藍B、Bx便屬于此類型。

                          2. 抗結晶α型酞菁藍(簡寫NC-type,顏料藍#15:1)。亦稱穩定α 型酞菁藍,能耐高溫和有機溶劑,適用于各種涂料以及凹版油墨、塑料油墨和需要高溫加工的聚烯烴樹脂中,國產的酞菁藍BS便屬于此類型。它通常由粗酞菁藍在顏料化加工過程中,摻入一部分一氯代銅酞菁制成。一氯代銅酞菁可由1份一氯苯酐和3份苯酐在合成粗酞菁藍時形成。也可在粗酞菁藍酸溶時,在低溫下(0~5℃)以碘為觸煤, 通氯而成。但氯原子取位必須在4位或5位以上,否則沒有抗結晶效 果。亦可采用拼入錫酞菁的辦法,但其產品存在色光偏暗,著色力低, 在有機溶劑中有滲透現象等缺點。

                          3. 抗結晶、抗絮凝α型酞菁藍(可簡寫成NCNF-type,顏料藍#15: 2)。在抗結晶α型酞菁藍中添加苯甲醛鋁、銅酞菁磺酸或銅酞菁磺酰胺等衍生物,即能制成本產品。主要用于涂料。

                          4. ε型酞菁藍(顏料#15:6)。將粗酞菁藍、硫酸、尿素、食鹽的混合物,在50~60℃下一起捏合,然后加水溶解,經過濾、漂洗、干燥,得ε 型酞菁藍。ε型酞菁藍呈大紅色,著色力比α型高25%,由于其流動性特佳,主要用于印刷油墨中。

                          【參考文獻】

                          [1] 林原斌, 姚笑紅, 齊小健. 酞青藍的制備研究[J]. 湖南化工, 1988, 4: 010.

                          [2] 來勝利 編著.常用精細化工產品研制與生產.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