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硫磺

                          非售品
                          CAS:7704-34-9
                          分子式:S8
                          分子量:256.52

                          CAS:7704-34-9
                          分子式:S8
                          分子量:256.52

                          中文名稱:硫磺
                               硫

                          英文名稱:Sulfur

                          性質描述:硫磺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非金屬元素,能與金屬、氫、氧等反應生成硫的化合物。它有好幾種同素異構體,有正交硫、單斜硫、彈性硫、紫硫、液體硫、氣體硫、無定形硫等。通常得到的固體硫有斜方硫,單斜硫和彈性硫。它們的色澤稍有不同,一般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有特殊臭味,易燃,燃燒時產生有強烈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氣體。與大多數氧化劑如氯酸鹽、硝酸鹽、高氯酸鹽、高錳酸鹽等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生產工藝:用酸氣制元素硫的方法是1883年英國人克勞斯(C.F.Claus)發明的,稱為克勞斯法。該法首先應用于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當移植到焦化工業時曾因酸氣中含有氰化氫和氨的問題而未被采用,后來德國開發了專門分解上述組分的鎳系催化劑,才使克勞斯法在焦化工業中得以廣泛應用。
                          克勞斯法的工藝流程:從吸收法脫硫脫氰裝置來的酸氣中約有1/3的硫化氫,在克勞斯爐上部的燃燒器內與煤氣一起燃燒,其余2/3的酸氣則從克勞斯爐上部進入,經氧化鋁球層和催化劑填料層,在1100~1150℃條件下與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進行催化反應,生成元素硫和水,其反應式為:H2S+3/2O2—→SO2+H2O和2H2S+SO2—→3S+2H2O。另外,酸氣中所含的氰化氫和氨,在爐內設置的鎳系催化劑的作用下,分解為氮氣、氫氣和一氧化碳,其反應式為:HCN+H2O——催化劑—→3/2H2+CO+1/2N2和NH3——催化劑—→3/2H2+1/2N2 ,上述反應均為放熱反應,產生的大量熱量,通過余熱鍋爐加以回收,能產生0.5MPa飽和蒸汽。硫在余熱鍋爐中被冷凝,經硫磺分離器、硫封槽排入硫坑。爐內催化反應的硫化氫轉化率為60%。從余熱鍋爐排出的過程氣仍含有硫化氫和二氧化硫。通過裝有氧化鋁催化劑的一、二段反應器和一、二段余熱鍋爐,硫化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被冷凝下來,并分別經一段二段硫磺分離器和硫封槽排入硫坑。在一、二段余熱鍋爐內產生的0.5MPa飽和蒸氣并入蒸氣管網。硫坑中的液態硫用硫泵送至硫結片機,冷卻成片狀硫,包裝后出廠。酸氣中硫化氫的總轉化率為97%,生產的元素硫純度為99.8%。分離硫磺后的150~200℃廢氣借自身的壓力排入吸煤氣管道,以防止污染大氣,并回收利用可燃成分。該廢氣屬于低熱值可燃氣體,發熱量為2090~2512MJ/m3。其組成(%(體積))為:二氧化碳15.5,一氧化碳4,氫3.4,硫化氫0.4,二氧化硫0.2,氮45.3,水30.8。

                          用途:硫主要用于制造硫酸、硫化橡膠、黑色火藥、火柴藥料和殺蟲農藥等。在醫藥上主要用于治療皮膚病,硫磺燃燒時發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人體吸入后中毒,中毒患者首先要脫離污染區,眼部和皮膚受接觸時,先用水沖洗,如入口內立即漱口,飲水及鎂乳,再送醫院救治。

                          1、用作橡膠硫化劑。硫磺在橡膠硫化劑中占首要地位,其價格低廉,應用廣泛。適用于天然橡膠和二烯類合成橡膠。在軟質橡膠制品中,一般用量為0.3~4份;在硬質制品中的用量 一般為 30~60份。硫化時需配合硫化促進劑和促進助劑(如活性劑)。酸會遲延硫化,故硫磺中不應含酸。硫磺在膠料中的溶解度隨膠種而異,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用量過多時,易發生噴硫,影響制品的老化性能和其它物理性能。對于未硫化膠料來說,噴硫還會破壞硫磺在膠料中的分布均勻性,降低表面粘著力,給加工造成困難。為防止未硫化膠的噴硫,硫磺宜在低溫下混入。加硫磺之前先加入軟化劑、使用槽法炭黑、摻入再生膠等均能減少噴硫現象。采用不溶性硫磺也是消除噴硫的主要方法。
                          膠工業中使用的硫磺主要有六種:
                          1)硫磺粉:由精制塊狀硫磺經粉碎篩選而得。是橡膠最主要的硫化劑。
                          2)沉淀硫磺:在橡膠中的分散性好。適用于高級制品及膠乳薄膜制品等。
                          3)膠體硫磺:將硫磺粉或沉淀硫磺與分散劑一起在球磨機或膠體磨中研磨,制成糊狀物即為膠體硫,也可干燥成固體狀物。粒子極細,粒徑1~3μm。主要用于膠乳制品,分散均勻,沉降速度慢。
                          4)不溶性硫磺:因本品不溶于二硫化碳,故稱不溶性硫磺。本品在硫化前的加工操作溫度下不溶于膠料,在硫化溫度下溶于膠料而發揮硫化作用。可防止混煉膠噴硫、粘著性下降等弊害。也不易產生早期硫化現象。適用于鋼絲簾線輪胎等重要的橡膠制品,用量與普通硫磺相同。
                          5)表面處理硫磺:將粉末硫磺或沉淀硫磺用對硫化無影響的處理劑(如聚異丁烯等)進行表面附著處理而得。其特點是混煉容易,分散性好,焦燒性小,操作安全性大。
                          6)硫磺混合物:由硫磺粉與聚合物或其它添加劑混合而成。其目的是改善硫磺的分散性,防止硫磺凝集結晶等。

                          2、用作無機硫殺菌劑。硫磺是一種無機硫殺菌劑,具有殺菌和殺螨作用,對小麥、瓜類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對枸杞銹螨防效也很高。硫磺其殺菌機制是作用于氧化還原體系細胞色素b和c之間電子傳遞過程、奪取電子、干擾正常的 “氧化—還原”。一定細度的硫磺粉可直接撒粉,防治各種作物上的白粉病、銹病。但更多地是配制成懸浮劑,煙劑等多種劑型,用于植物病害和葉螨防治。對植物安全,但在敏感植物上如黃瓜、大豆、馬鈴薯、桃、李、梨、葡萄等要慎用,高溫季節要避免中午用藥。對人畜低毒,但粉末對眼結膜和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對蜜蜂幾乎無毒,對水生生物低毒。
                          硫磺還可用作硫肥。顆粒很細的硫磺施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參與下迅速氧化為硫酸鹽,被植物吸收利用。為了及時發揮肥效,故宜早施。一般用作基肥,每公頃施用量為7.5~15 kg。也可將硫磺拌入細肥土中作成泥漿,供水稻沾秧根用。或者用硫磺包膜尿素顆粒,制成硫衣尿素施用。作堿土化學改良劑時,一般要求100%的硫磺通過0.95 mm篩,其中50%應通過0.152 mm篩,以增加肥料與土壤接觸面,加快轉化率,提高脫堿改土效果。
                          按我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硫磺屬低毒殺菌劑。人每日口服500~750mg/kg體重未發生中毒。硫粉塵對眼結膜和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對水生生物低毒,鯉魚和水蚤LC50(48h) >0.1%。對蜜蜂幾乎無毒。

                          3、用作消毒殺菌作用。升華硫磺又稱為硫華,與皮膚及組織接觸,在其分泌物的作用下生成硫化物,有使皮膚軟化及殺菌作用。沉降硫磺又稱為硫乳,與皮膚接觸在其分泌物的作用下可產生硫化氫及五硫磺酸,有殺菌、殺疥的作用。

                          4、用作緩瀉作用。硫磺本身作用不活潑,內服后變成硫化物及硫化氫,刺激胃腸粘膜,使之興奮蠕動,導致下瀉。此過程需要有堿性環境、大腸桿菌,特別是脂肪分解酶的存在。腸內容中,脂肪性物質較多時,易產生大量的硫化氫而致瀉。空氣中硫化氫濃度過高,可以直接麻痹中樞神經細胞而導致死亡。

                          硫磺的分類

                          1、食品級硫磺

                          如在食品生產中硫磺有漂白、防腐作用;玉米淀粉加工必需材料 ,對干果類加工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2、工業級硫磺

                          用于半導體,塑膠、乳膠、造紙,醫藥精細化工,工業陶瓷、建材制品輔助材料等工業部門。

                          用于制造硫酸、液體二氧化硫、亞硫化碳、氯化亞砜和氧化鉻綠等。染料工業用于生產硫化染料。也用于制造農藥、爆竹。硫磺粉用作橡膠的硫化劑。

                          按樣式分類

                          分為硫磺粉、硫磺塊、硫磺顆粒、硫磺片、液體硫磺。

                          硫磺制取

                          從天然硫礦制得,或將黃鐵礦和焦炭混和在有限空氣中燃燒制得。

                          3FeS2+12C+8O2=Fe3O4+12CO+6S

                          傳統中藥制取方法主要是:采挖得自然硫后,將泥塊狀的硫黃及礦石,在坑內用素燒罐加熱熔化,取其上層之硫黃溶液,倒入模型內,冷卻后,取出。

                          硫磺鑒別

                          1、本品燃燒時易熔融,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有藍紫色光發出,并伴有二氧化硫刺激性臭氣產生,此氣體有毒,能使蘸有高錳酸鉀溶液的濾紙褪色。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本品研成細粉,取0.1g置燒杯中,加硫代硫酸鈉約0.1g、水10ml,煮沸5min,濾過,取濾液2滴置試管中,加硝酸銀試液3滴,產生白色沉淀并迅速經黃而棕最后變為黑色。

                          Na2S2O3+2AgNO3—→Ag2S2O3↓(白)+2NaNO3

                          Ag2S2O3+H2O—→H2SO4+Ag2S↓

                          (白)→(黃)→(棕)→(黑)

                          成分分析研究進展:略

                          性狀鑒別

                          硫磺呈不規則塊狀、粗顆粒狀。淺黃色、黃色或略呈綠黃色。條痕白色或淡黃色。表面不平坦或粗糙,常具多數小孔隙。脂肪光澤。體輕,質松脆,易砸碎。有的斷面呈蜂窩狀,縱面可見細柱或針狀晶體,近于平行排列,金剛光澤。具特異臭氣,味淡。以塊整齊、色黃、有光澤、質松脆、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微帶黃色。高突起,暗邊明顯。折光率 Np=1。9579, Nm=2。0371,Ng=2。245。干涉色極高,斜消光。2V=69°;雙折射率=0。2571。

                          化學鑒別

                          1、本品燃燒時易熔融,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臭氣二氧化硫。(檢查硫)

                          2、本品置于濕銀面上摩擦,銀面變黑色。(檢查硫)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