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79-43-6
分子式: C2H2Cl2O2
分子量: 128.94
中文名稱: 二氯乙酸
二氯醋酸
英文名稱: Dichloroacetic acid
dichloro-Acetic acid
2,2-dichloroacetic acid
dichloro-acetic acid
acide dichloracetique
性狀描述: .無色液體。熔點5-6℃,沸點193-194℃,102℃(2.7kPa),相對密度1.5634(20/4℃),折射率1.4659(22℃),能與水、乙醇、乙醚混溶。
用途: 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二氯乙酸用于制二氯乙酸甲酯(氯霉素中間體)和醫藥尿囊素及陽離子染料等。
參考文獻:
1 一種生產二氯乙酸的方法 中國專利 1996 專利號:CN-1129210
2 聯產二氯乙酸甲酯和巰基乙酸的方法 中國專利 1997 專利號:CN-1143633
3 聚1,4-苯二氯乙酸-1,8-二氯代辛撐基二苯酚酯的結構和液晶行為的研究 (摘要) 朱珍;吳和融;李世
4 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乙酸混合組分的UMR法定量分析 王東升;陳紫燕;孫萬賦;潘晶明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5 (2),6-11
5 乙基氰乙基纖維/二氯乙酸溶液的紅外光譜研究 黃勇;何建強 廣州化學 1988 (4),19-25
6 三氯乙烯氧化制二氯乙酸甲酯小試探討 龔升午 湖南化工 1989 (3),26-29
7 二氯乙酰氯法制備二氯乙酸甲酯的試驗報告 王業浩;劉仁國;張培新 沈陽化工 1989 (6),2-4
8 一氯乙酸甲酯──二氯乙酸甲酯汽液平衡數據的測定 林芝毅 山東化工 1990 (3),21-25 ;圖
9 溫度對乙基-乙酰基纖維素/二氯乙酸溶液的中間相織構的影響 黃勇;周建葉 圖2,參考文獻6
10 甲基氰乙基纖維素/二氯乙酸液晶溶液的紅外研究 巫炳坤;龍福金;蔣蘇洪;黃勇 功能高分子學報 1991 (1),60-64 ;圖6,表2,參4
11 甲基-腈乙基纖維素/二氯乙酸液晶溶液的折射分析和織構研究 黃勇;巫炳坤 CHINESE J. POLYMER SCIENCE 1992 (2),180-186, ;圖6參14。
12 纖維素衍生物/二氯乙酸液晶溶液的織態結構 黃勇 廣州化工 1992 (1),11
13 甲基纖維素/二氯乙酸液晶溶液的相轉變 黃勇 廣州化學 1992 (4),36-43
14 反相離子對色譜法測定兔血清中二氯乙酸鈉的濃度 文愛東;顧斌;王紀保;宋齡;蔣永培 藥物分析雜志 1994 (5),28-31 ;圖3表2參7
15 利用二氯乙酸合成5-(4-羥苯基)海因 呂志平;李福祥;薛建偉;秦夢庚 中國抗生素雜志 1997 (1),78-79
16 二氯乙酸甲酯中各組份的GC/MSD測定方法 張淑瓊;田繼軍 廣西化工 1998 (1),55-56
17 高效波紋填料塔在分離一氯乙酸甲酯和二氯乙酸甲酯上的應用 董哲;王海超 遼寧化工 2001 (5),223-225
18 一種生產二氯乙酸的方法 呂志平;李福祥;薛建偉;秦夢庚;龐建英 中國專利 1996 專利號:CN-1129210
19 聯產二氯乙酸甲酯和巰基乙酸的方法 李福祥;薛建偉;呂志平;秦夢庚;龐建英 中國專利 1997 專利號:CN-1143633
20 聯產二氯乙酸和巰基乙酸的研究 李福祥;呂志平;薛建偉;吳嵐;張錫瑜 精細化工 2000 (6),363-365
21 殼聚糖在二氯乙酸中的溶致液晶性 胡鐘鳴;李瑞霞;吳大誠;劉洪斌;孫玉山;吳立衡 高分子學報 2000 (1),46-49
22 殼聚糖/二氯乙酸溶致液晶的熱致相轉變 胡鐘鳴;李瑞霞;吳大誠;孫玉山;劉洪斌;吳立衡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999 (1),153-155
23 用二氯乙酸合成尿囊素的研究 薛建偉;呂志平;李福祥;秦夢庚 中國抗生素雜志 1999 (3),224-225
24 由二氯乙酸甲酯合成乙醛酸 周鴻娟;傅德才;秦雪燕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5),490-492;參6
25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血清中二氯乙酸鈉的濃度 林莉;陶凱;張輝 光譜實驗室 2005 (6),1220-1222
26 離子色譜-串聯電噴霧質譜法檢測自來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 劉肖;史亞利;王碗;蔡亞岐;牟世芬;丁曉靜 分析化學 2007 (2),221-226
27 可見光驅動TaO_xN_y制備及其在降解二氯乙酸中的研究 姜俊艷;孫曉君;井立強;魏金枝;顏婉茹;白剛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8 (10),1345-1348
28 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甜菜堿中的一氯乙酸(鹽)和二氯乙酸(鹽) 何沁桂;姚晨之;嚴方 日用化學工業 2008 (6),409-412
29 離子色譜法測定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中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 雷小英;夏雄燕;方靈丹 日用化學工業 2010 (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