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gL-丙氨酸芐酯的對甲苯磺酸鹽在2.7L2mol/L氫氧化鈉和2.7L二氯甲烷的溶液進行分配。
分出的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后,減壓蒸去溶劑。剩余的油狀物為L-丙氨酸芐酯[化合物(Ⅱ)],將其溶于700ml乙醇待用。
另外將51g 3-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化合物(I)]和7g三乙胺溶于1.9L乙醇,緩慢加入上面得到的化合物(I)的乙醇溶液。在室溫攪拌至少2h,然后冷至0℃。過濾收集結晶,用冷乙醇和石油醚洗,得一份產品。將濾液濃縮后,在50℃下加熱1h,再冷至0℃,過濾結晶,可得另一份產品。合計得到的化合物(Ⅲ)的收率為76%,熔點74℃,[α]D20-17.8°(C=1,甲醇)。
20g化合物(Ⅲ)溶于200ml冰乙酸,加入10%鈀-炭催化劑,在室溫和4MPa的氫壓下氫化7h。過濾,濾液濃縮,剩余物溶于小量乙酸乙酯,并用環己烷重結晶,得化合物(Ⅳ),收率90%,熔點148~150℃,[α]D20+28.2°(C=1,甲醇)。在氮氣保持下,將269g3-氯-2-乙酰胺基丙酸甲酯和257g新蒸餾過的環戊烯基四氫吡咯溶于1.5L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氣保護下室溫反應24h后,減壓蒸去溶劑。剩余物溶于小量水,用濃鹽酸調Ph值至2。用4L乙酸乙酯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后濃縮,得到淡黃色的油狀物,即化合物(V),產量290g。
270g化合物(V)在1.5L2mol/L鹽酸中回流1h。蒸去水,加入乙酸作溶劑,在5g10%鈀-炭催化下,于0.5MPa的氫壓下氫化。過濾,濃縮,剩余物用氯仿-異丙醚重結晶,得消旋的化合物(Ⅵ),產量190g。化合物(Ⅵ)和氯化亞砜反應后,再和芐醇作用,得消旋的化合物(Ⅶ)。
166g消旋的化合物(Ⅶ)溶于250ml10%氫氧化鈉水溶液,用500ml和100ml二氯甲烷提取游離出的堿。提取液合并后,減壓濃縮。剩余物油狀物溶于100ml乙酸乙酯,加入117gN-芐氧羰基-L-苯丙氨酸溶于200ml乙酸乙酯和1.6L環己烷的溶液。析出的沉淀為133g,均為S-構型的化合物(Ⅶ)的游離堿和N-芐氧羰基-L-苯丙氨酸所成的鹽,熔點103~104℃,[α]D27-6.1°(C=1,甲醇)。將該鹽溶于600ml二氯甲烷,加入9.5g氫氧化鈉溶于300ml水的溶液進行處理。分出有機層,無水硫酸鈉干燥后,濃縮至200ml。加入200ml異丙醚和50ml6mol/L氯化氫的乙醚溶液,收集沉淀,即為光學活性的化合物(Ⅶ),產量67.8g,熔點180~182℃,[α]D30-38.4°(C=1,水)。
56.4g光學活性的化合物(Ⅶ)和59g化合物(Ⅳ)溶于300ml水和200ml二氯甲烷,在劇烈攪拌下加入140g碳酸鉀溶于300ml水的溶液,并同時加入150ml磷酸單甲單乙酯,使反應液的Ph值維持在9~10。反應2~3h后,用層析檢測化合物(Ⅶ)有無消失,如必要可再加些試劑和無機堿。反應完全后,加入500ml二氯甲烷。分出有機層,用200ml5%硫酸氫鉀和10%硫酸鉀所成的水溶液提取,然后再用200ml5%碳酸氫鈉/碳酸鈉水溶液提取。提取液廢棄,二氯甲烷層干燥后減壓濃縮,得無色的油狀物,為化合物(Ⅷ),收率85%~95%。
上面得到的所有的化合物(Ⅷ)溶于500ml甲醇,加入2g10%鈀-炭催化劑,在室溫和0.1~0.5MPa的氫壓下,氫化30min。過濾去催化劑后,濾液減壓濃縮。剩余物黏稠油狀物溶于1L乙醚,接入雷米普利晶種,可得針狀的雷米普利結晶,熔點109℃,[α]D24+33.2°(C=1,0.1mol/L氯化氫的乙醇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