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英文化學名: pyrazole,CAS NO.: 288-13-1,分子式: C3H4N2,,分子量: 68.08。外觀為白色結晶,用途:吡唑的衍生物吡唑啉是醫藥和染料的重要中間體
當今世界,雜環化合物在醫藥、農藥的研究開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雜環化合物,在醫藥、農藥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吡唑類化合物因其作用譜廣、藥效強烈等特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醫藥應用上,吡唑類化合物對許多的疾病具有療效;在農藥應用上,吡唑類化合物具有殺蟲、殺菌和除草活性,并且表現出高效、低毒和結構多樣性。因此,吡唑類藥物具有廣闊的研究和開發前景。吡唑可作為某些醫藥、農藥中間體 ,同時也可作為某些光敏材料單體的側鏈 .吡唑的衍生物吡唑啉是醫藥和染料的重要中間體,吡唑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國內僅少數生產吡唑廠家,工業上使用的吡唑基本上依賴進口.文獻表明,制備吡唑最常用的方法分兩步:第一步是由水合肼和丙烯醛在有機溶劑中制備2一吡唑啉;第二步是2脫氫得到吡唑.據文獻報導的脫氫可用氯氣 、硫(硒) 、過氧化氫溶液 、高溫汽相鈀催化等 ⋯ ⋯ .綜觀種種脫氫過程,條件苛刻、侵蝕性強、產生有毒物質和雜質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文獻[2]提出一種新方法:在硫酸中用碘或碘化物為脫氫試劑,制備吡唑.利用丙烯醛和有機溶劑先制備中間體吡唑再氧化脫氫生成吡唑,步驟煩瑣、并且丙烯醛有毒和刺激性造成綜合收率偏低和操作不便。
我們利用甘油(丙三醇)和水合肼在硫酸溶劑中采用價廉而易得的碘化鈉(催化量)為脫氫催化劑一步合成吡唑,然后用液堿中和至PH=7-8,濾去無機鹽,混合溶液用苯回流帶水,再真空蒸餾,得成品吡唑。其綜合收率達85.6%,超過文獻收率84.2%。這種合成方法國內未見有關文獻報道。
1、以水合肼、甘油為主原料,碘化鈉作催化劑,80%硫酸為溶劑在常壓、100-155℃、3小時反應生成吡唑。技術方案可行,優選物料摩爾配比水合肼:甘油:碘化鈉=1:1.05:0.001。反應轉化率100%(以水合肼計),吡唑綜合收率85.6%。
2、甘油為油脂化工的副產品,來源廣泛,為可再生資源,無毒。克服了用丙烯醛為原料的缺陷,且成本略低。因采用一步法和逐漸升溫法的合成工藝,具有工藝能耗低。因而該工藝具有很好的市場競爭性和運用前景。